- 产业动态 -
  • 中心动态
  • 园区动态
  • 产业动态

1,谷川联行携手宝地(嘉兴)国际产业园全球招商起航

随着长三角各地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区域协作“相向而行”,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但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在此轮区域发展中拔得头筹,抢占经济发展高地,各地区已提前规划布局,紧抓机遇与红利,推进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浙江嘉兴作为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正在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首位战略。

此前,谷川联行与中国工业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订独家运营代理服务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宝地(嘉兴)国际产业园开展招商引资深入合作。近日,谷川联行正式前往宝地(嘉兴)国际产业园开始驻场招商,将重点围绕项目挖掘、跟进及落地,企业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秉承项目为王的理念,主动谋划,精准招商,为国际高端制造集聚发展保驾护航。

投资热土,产业高地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嘉兴作为其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正在依托环杭州湾及温台沿海交通走廊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日益成为浙江吸聚高端要素、汇集优秀人才、实现高产业发展质量的产业带,同时也成为投资者青睐的热土。

紧抓机遇,打通区域经济动脉

面对嘉兴空前提升的战略定位以及惊艳亮相的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工业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积极在长三角一带布局,多个园区项目已经落地启动。今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中工地产更是紧抓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致力于加速长三角产业园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打通区域经济动脉,助推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园区已建成8栋单层钢结构标准化、高端化厂房,可分割、可挂天车;配套设施完备,包括一栋综合楼配套食堂、办公;将重点引进高端精密机械设备和汽车零配件产业,配套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科技检测等科技服务业。致力于打造国际高端制造企业集聚中心,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强强联手,推动国际高端制造集聚发展

中国工业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代表性的项目包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等。中国工业地产是其旗下主营工业物流园区的平台,着重于长三角地区的布局,采取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模式,拥有嘉地常熟国际产业园、福城欧美工业园、新丹国际物流园、嘉善物流园、溧水物流园等多个竣工及正在开发的项目。

谷川联行作为政府园区招商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谷川联行凭借十余年招商经验沉淀,累计招商引资1000多亿元,成功落地项目3200多个,实现总部经济结算税收收入超过80亿元。

未来,谷川联行坚持“为商所想,为商所用,为商服务”的服务理念,为中工地产匹配专业的服务团队,依托“互联网+招商”的模式,充分利用12城本地化招商团队布局和超31万+项目资源,进行精准挖掘,推动企业与园区的深度对接,用心做好服务保障,坚信在双方的努力下,合作一定会结出互利共赢的丰硕成果!


2,感染领域精准医学企业微远基因获2亿元B轮融资

据36氪报道,感染领域精准医学企业广州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远基因)已完成2亿元B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中金启辰跟投,A轮投资方火山石资本和国科嘉和均继续加持。

据了解,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与升级,全国临检网络建设,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医学品牌营销与临床服务等战略方向。

微远基因主要专注于基因技术创新与感染精准医疗,目前拥有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包括病原宏基因组学(mNGS)诊断与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13)快速诊断技术。

在技术商业化落地上,微远基因已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建成超过5000㎡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研发中心,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GMP生产基地;而且会面向呼吸,ICU,感染,儿科,血液,神经等临床科室,长期布局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与EMR(电子病历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体系。

据微远基因创始人兼CEO李永军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积超过3万例病原宏基因组学大样本数据。为了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微远基因现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顶级临床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另外发表了高分SCI文章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已获专利授权5项。

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王霖表示:宏基因组技术应用于病原体检测,解决了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背景下,无论是对疫情的监测还是复杂感染的诊断,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中金启辰基金负责人徐怡表示:继NIPT和肿瘤NGS的投资热潮后,宏基因组和其他创新技术平台在感染精准检测领域的应用是下一个即将爆发的蓝海。借鉴肿瘤NGS诊断的发展路径,病原感染诊断赛道的摸索期将显著缩短,行业龙头亦将快速确定。

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表示:过去一年,火山石见证了微远基因利用mNGS技术发现新冠病毒,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

国科嘉和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洪武表示:过去一年里,微远基因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大样本量检测,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的开展,核心交付实验室网络的建设,产品的升级与报证,研发管线的扩张等,技术创新、产业链布局和临床服务能力得到验证。


3,“新基建”推动产业升级的3大实施路径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一业带百业”,既助力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又带动创业就业,利当前惠长远。从本质上看,新基建能够与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深度融合,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新基建的5大重要性

理论上,新基建能够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强通用技术”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更能够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功效发挥出来,有力推动实体经济效率提升,从而满足社会消费生活需要,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a,

新基建是发挥“强通用技术”作用的重要前提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本质上属于“强通用技术”,其共同特征是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底层变革提供创新条件和赋能手段,这些技术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普遍使用、技术动力性以及创新互补。

普遍性意味着能够在许多下游领域使用,因为其提供了一种基础性的功能。

技术动力性是指“强通用技术”支持持续的创新活动与学习,而后者又导致“强通用技术”的生产效率随时间而大大增加。

创新互补是指下游领域的许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生产率随“强通用技术”的创新递增。

“强通用技术”改进的结果是降低下游应用领域的成本,开发下游领域的许多产品,使应用领域得到拓展。“强通用技术”的这种垂直互补性,使其成为一种使能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与万物互联、泛在感知、空天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相互配合,而这些都是新基建的范畴。因此,新基建使这些“强通用技术”的作用与意义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b,

新基建是发挥数据生产要素功能的重要基础

2020年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新基建正是数据发挥其生产潜能的基础,数据的采集、交易、计算、分析和应用等,都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

目前,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数据采集难度大、数据被滥用、缺乏自主可控的数据互联共享平台、数据安全无法保障、数据价值无法完全发挥等问题,这些都是因为新型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运输、销售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增加,消费也日益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如电子商务、在线娱乐等,这些过程都会产生大量数据。

但是,数据能否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取决于数据收集、存储、计算、分析、开发利用及智能化的能力。数据只有经过大数据技术处理转换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通过加快发展新基建,形成各类数据资源平台,更好采集、存储、开发、利用各种已经存在的数据,开拓当前尚未记录的数据,从而汇聚更多数据,将数据的生产要素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c,

新基建是提升实体经济效率的重要动能

新基建对实体经济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业领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人、机、物的深度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推动形成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大幅度提升效率。

在服务领域,通过对服务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改造,实现服务的分时性,从而使服务业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这不但可提升单店的服务效率,而且能减少客户排队等候的时间和服务资源的闲置浪费,促使服务效率的整体提升。

d,

新基建是满足消费升级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利用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领域数据、劳动等全要素的互联,推动全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适应社会需要,从而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再结合社会化的创新链与物流链,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新基建本身会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例如,5G 会引发消费者的信息消费需求,不单是体现在数据流量方面,更体现在智能家居、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物联网等新需求方面。

e,

新基建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将带动智慧社会建设。在这个背景下,生产者、消费者聚合在数据空间之中,交易规则、交易流程等将公开透明,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极大的缓解,这将减少社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区块链等技术也保证了交易的可信性,有可能减少查证等诸多方面的成本,并增加社会潜在的交易机会。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商业模式将得到大发展,这些商业模式突破时空限制,缩短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推动产业升级的3大实施路径

a,

重视建设与应用的协同

新基建推动产业升级,重点在于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从数据来看,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其渗透性。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程度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

因此,新基建推动产业升级,需要高度重视建设与应用的协同,包括企业端的应用、消费端的应用,快速将新型基础设施的效能发挥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办公、云制造平台、网络协同制造等很多应用快速渗透,这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协同提供了良好机遇。

新基建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建设与应用容易协同。新基建本身包括对各类物理基础设施进行软件定义的内容,通过软件定义,能够使应用更为容易。

在新基建发展的实践中,很多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的主体,本身就是应用这些设施的主体。这种主体的一致性,决定了其建设与应用具有协同进行的基础。

b,

推动基于新基建的平台经济大发展

新基建要直接转换为增长新动能,需要带动很多中小微企业直接从使用新型基础设施中获益。而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很难直接获得这种益处,因为其内部管理方式、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接很困难。

通过平台经济发展,将新技术进行工具化、套件化、软件化、微型化,借用这种模式,使中小微企业能够直接从某一个环节入手,并从中获益。

例如,海尔旗下 COSMOPlat 联合各生态资源方共建、共享“企业复工生态链群”,协助海思堡集团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型,3 天实现火线复工转产医疗防疫物资。

从未来发展看,随着新基建的深入推进,云计算平台、共享经济平台、协同制造平台等将降低新基建的使用门槛,为中小微企业应用新基建提升效能作出贡献。

而很多大型制造企业和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依托自己的供应链资源、生产管理资源等,也建立开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行业内的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因此,需要以平台和生态的思维推动新基建发展。

c,

鼓励基于新基建的商业模式创新

新基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工具和手段,除了使企业流程再造、内部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快速提升,也带来大量商业模式创新机会。因此,在政策层面,要鼓励基于新基建的商业模式创新。

在制造业领域,制造服务化、大规模定制、云设计、网络协同制造、云服务等模式将基于新基建而兴起,这些商业模式创新在前期需要有政策支持。

在科研创新领域,新基建不但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改变了科学研究的协作模式。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集中式科技创新活动正面临挑战。

而基于用户需求、以大规模创新网络为载体、以用户和研究者为主体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模式正在兴起。科技研发的手段也将引入更多的数字化元素,如利用仿真建模、计算模拟技术代替试验等。

新基建带来的产品创新也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例如,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探索之中,而无人驾驶的应用必然带来交通运输的商业模式创新。

智能制造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将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在制造过程中融入更多用户需求数据,从而推动大规模定制的商业模式发展。


为新基建提供4方面政策支持

新基建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为把这种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进行大力支持。

一是推动协同联动。在政策方面,由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的同步性,需要在政策制定时就考虑协同联动。在新基建布局时,需要与智慧城市等下游应用和智能制造等实体应用协同联动。在软硬件方面,也要考虑协同联动。

新基建在发挥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时,比较依赖软件,在建设之初,就需要考虑软件开发。同时,新基建将数据纳入一个统一的网络空间中,这要求在建设时有全局性理念,对新基建进行全面规划,实现产业链的联动、物理空间的区域联动。

二是鼓励各方主体尤其是应用主体参与到新基建之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高度协同,在政策层面,要鼓励应用主体尽早参与到建设之中。因此,需要出台相应的需求支持政策、应用支持政策。

三是建立与新基建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体系。数据是新基建的重要元素,在新基建发展过程中,需要将数据标准与规范放在首要位置。建立标准与规范,从而更好地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作用。而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以及融合性基础设施等领域,也需要统一标准与规范,使之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四是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数据是新基建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要素。通过新基建,数据量将会大大增长,这使数据和网络安全成为一个核心主题。在新基建发展过程中,需同步建设自主可靠的数据和网络安全体系。


4,厉害了!副中心建设这个国家级产业园!全国前十人力资源企业一半落户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坐落于长安街东延长线上的新华东街,地处运河商务区的核心起步区,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区位优势突出,园区内企业办公可用面积近1.5万平方米。

通州园运营管理采用“政府+资产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模式,以“专业化、智能化、生态化和国际化”为方向,服务京津冀。

目前,园区共签约企业49家,实现入驻36家,包括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公司)等大型人力资源公司。

近日,区人力社保局联合FESCO公司举办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专场云招聘系列直播活动,涉及公园运营、安保、技术服务、餐饮服务、零售和娱乐表演等岗位60多个,招聘人数达500余人。

FESCO平台、央视频平台等累计观看5万人,互动留言1万条,收集简历2000余份。在这场招聘中,FESCO公司用强劲实力,通过目前最为流行的视频平台,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助力。

“这种新的方式,不但解决了疫情期间无法进行线下招聘的难题,也创新了副中心人才招聘方式。”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人力资源业的央企,服务覆盖全球9.5万余家企业,网络遍布全国。

去年5月,该公司下属中智(北京)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通州园区,将全国首创的“实体店”模式植入副中心。

“这一新模式成功后,我们将在全国推行。”该公司总经理祁麒介绍。

在通州园区B座一层,公司建立了“中智人才银行”,这一实体“人才银行”升级了过去人力资源企业主要服务企业的模式,将劳动者本人和家属需求也纳入其中,利用中智的资源优势,不但为劳动者解决求职、职位匹配等问题,对其家属的婴幼儿教育、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退休服务等也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快速增长、前景可期的副中心市场,吸引了众多人力资源企业入驻。

目前,全国排名前十的人力资源企业,一半选择落户副中心,并迅速开展工作模式。

中智公司已经着手进行“通州区人才指数报告”,为产业构调整后的副中心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方向,提供智囊服务。

通州园区“雁阵效应”不仅凸显在吸引力上,同时在园区整体发展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带来了新气象。

园区通过联合北京人力资源行业协会搭建云端交流平台,以“云上圆桌会”形式开展疫情期间政策答疑解惑,以“云之巅”、“云之慧”为主题举办人力资源行业论坛及政策研讨,完成123场“百日千万”网络专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9800个。

建立园区重点产业“服务包”机制,将公共服务前置拓展。

创新性地将劳务派遣审批和特殊工时审批前置到园区,当日申请当日办结,大幅减少企业跑路次数。 

按照计划,到2025年,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将初步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条和集聚生态。


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承担上海市产业升级、转型、合作的推动与促进工作。



- 相关推荐 -